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Buffettology》 – 畢菲特未必喜歡的一本書

(財經書籍系列 二)

荷里活電影<Men In Black>有這樣的一幕﹕Tommy Lee Jones飾演的Agent Kay帶著Will Smith飾演的新丁Agent Jay調查外星人事件。Kay需要情報﹐出乎Jay的意料﹐他竟然到報紙檔買一份tabloid(小報)。Kay說﹕“Best damn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on the planet. But hey, go ahead, read the New York Times if you want. They get lucky sometimes.”(“這星球最好的調查報告。但係﹐如果你想的話﹐即管睇紐約時報。佢哋有時都會行運。”)

電影當然當不得真。如果你對外國的tabloid有認識的話﹐你會知道它們的內容千奇百怪﹐要多荒唐有多荒唐。可是﹐這一幕卻帶出一個重要訊息﹐真相未必都在主流傳媒。這樣說來﹐一切的主流價值﹐一切的主流觀念﹐是不是都值得存疑﹑調查﹑思考呢﹖

外國的出版商有時會出版一些所謂“unauthorized biography”﹐ 直譯是“未得授權的傳記”。 未得誰授權﹖當然是傳記的主角本人。識貨的讀者往往能在這類書找到堅料。

<Buffettology>不是一本unauthorized biography﹐因為它根本就不是一本biography﹔但它有沒有得到畢菲特同意出版呢﹐我就不得而知啦(應該無﹐不過我真係唔肯定)。呢本書有啲堅料﹐且讓我細說從頭。

日防夜防 家嫂出書你點防

這個家嫂還要是前度的。說的是<Buffettology>的作者Mary Buffett(筆者按﹕其實本書是兩人合著的﹐另一人是David Clark)。她是畢菲特的次子Peter的妻子﹐兩人於1993年離婚。據書中所載﹐“While married to Peter, I was instructed more than once not to speak to anyone outside the family about Warren and his investment operations. Writing this book simply would have been out of the question.”(當我和Peter還是夫妻時﹐我曾不止一次被吩咐不得向外人說起畢菲特的事與及他的投資操作。寫呢本書真係諗都唔使諗。)

守秘如此﹐令我不禁懷疑坊間的一眾畢菲特專家有幾專家。不是有些人常常把說畢菲特掛在口邊﹐說“股神”怎樣怎樣﹐“股神”又如何如何的嗎﹖我心諗﹕“你又知﹖”

閒話表過﹐言歸正傳。在美國﹐一本best-seller(暢銷書)動輒賣過百萬本﹐帶來龐大利益。Mary Buffett做了畢菲特個家嫂十二年﹐離婚後自然有眾多的出版商邀請她寫關於畢菲特與及他的家庭的書。她本來是通通拒絕的。後來她想讀者真正有興趣的是 畢菲特如何投資致富﹐於是決定寫一本闡述畢菲特的投資方法的書﹐內容也有少少涉及他的私生活。

這本書就是<Buffettology>。不用奇怪﹐字典的確沒有這個字﹐將來就很難說了。就好像“Biology”(生物學) ﹑“Geology”(地質學) ﹑“Sociology”(社會學) 等﹐原來也有一科叫“Buffetology”(畢菲特學), 研究這科的人書中稱為“Buffettologist”(畢菲特學家)。這些當然都只是gimmick(噱頭)。

講開閒話﹐欲罷不能。早有論者指出畢菲特已被過份神化﹐股東大會活像宗教活動﹐已經有點“cult”(狂熱)的味道。其實他也只是凡人一個﹐雖然他有好多好多錢。

“價值投資法”升呢版

既然特首都堂而皇之的說“升呢”﹐我也來學舌一番。

“哦﹐畢菲特吖嘛﹐我知啦﹐價值投資法吖嘛﹐佢個師傅係葛拉罕吖嘛。”

以上說話你是不是都聽過無數次﹖不如聽聽Mary Buffett是怎樣說的﹕

“Warren is an extremely intelligent and competitive individual. He is not about to give away the store. He has always maintained that great ideas in the realm of investing are few and far between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proprietary and guarded. He will discuss the details of his philosophy only with members of his family and inner circle.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he feeds tidbits, and then only enough to pique interest. He freely asserts that Graham’s Security Analysis is the best book ever written on investing, but he may fail to tell you that Graham’s philosophies are not the only ones he embraces today. Graham may have provided the foundation, but he is not the house. ”

想知道深入一點﹐不妨細閱<Buffettology>的第三章。

Mary Buffett說畢菲特早就青出於藍了﹐葛拉罕的價值投資法到了他手上﹐早就升呢了。她稱畢菲特的投資方法為“Business Perspective Investing”(生意角度投資法)。

簡單來說﹐生意角度投資法就是要以經營一盤生意的心態來投資。如果想買入的是一盤生意﹐你自然會去研究目標公司的業務。說到底﹐每一隻股票背後都是有一間公司的。(這真是一句廢話﹐但現實是﹐很多股民眼中都只有“冧巴”﹗)

Mary Buffett在書中多次引用一句葛拉罕的話﹐也是一句我百分百同意的話﹐“Investment is most intelligent when it is most businesslike. ”(最精明的投資就是當你把投資當成是經營一盤生意。)

做生意沒有必賺的﹐投資方法亦然。但﹐凡事想深入一點﹐自己研究一下﹐避免人云亦云﹐總是正途來的。

真係靠長揸﹖

“畢菲特買咗啲股票唔放㗎。靠長揸發達㗎嘛。所以你買咗啲股票﹐一世唔放就啱喇。”

我不知道為什麼還有人會這樣說﹐尤其是本地投資者。2007年不是很遠吧﹖畢菲特不是在這一年沽盡所有的857(中國石油)嗎﹖

以前我一直有個疑問﹐如果是遇著經濟收縮﹐股市持續熊市﹐就算高手如畢菲特﹐又怎能靠長揸賺錢﹖

Mary Buffett提供了答案﹐“he is a big player in the field of arbitrage.”(他是套戥的大玩家)。關於畢菲特的套戥和對沖方法﹐請自行參閱本書。我想說的是﹐其實畢菲特這種級數的投資者﹐他在投資市場到底 有何搞作﹐一般人又怎能知道﹖說他長揸股票發達﹐只對了一半。稱洐生工具為“金融大殺傷力武器”的畢菲特﹐其實一直都有參與洐生工具的買賣。

說到這裡﹐我必須提醒一下讀者﹐不要因為畢菲特買賣洐生工具﹐就有樣學樣。沒有花過時間研究﹐沒有咁上下身家﹐不清楚風險﹐唔參與好過。我也曾做過一年期 貨部的交收﹐依我的觀察﹐贏錢的散戶一百個未必有一個。買賣股票現貨﹐幾時上車落車﹐相比洐生工具是容易得多。千萬不要貪一時的快錢﹗

一煲雞湯得天下﹖

<Buffettology>的第四十五章記述了畢菲特的發跡經過。早期的畢菲特經常於家中舉行“little investment get-togethers”(小型投資聚會)。他的妻子Susie會煲一煲雞湯招呼客人。醉翁之意自然不在酒﹐畢菲特是想透過這些聚會找尋肯給他錢投資 的人。後來﹐他當然是成功籌到seed capital(原始資本)了。(難道是因為Susie的雞湯特別好味﹖)

1956年﹐畢菲特成立了Buffett Associates Ltd.﹐以後都是歷史了。

值得一提的是﹐畢菲特開出的條件很公道。“Warren was to receive 25% of the profits above the 6% the investors could earn in a savings account in any given year. He felt that his investors should not be charged a fee if they did not make at least what they could have earned if they kept their money in a savings account at the local bank. Additionally, he would offset any losses in any given year against profits from a preceding year, something he never had to do because he never had a down year. ”

基金公司是不是都應該參考一下以上的收費和分賬模式呢﹖(我當然是痴人說夢。)

數口精﹐眼光準﹐還有……

<Buffettology>是一本不錯的書。每一章不是太長﹐內容的編排也很用心﹐對投資者有一定的幫助。

當然﹐畢菲特的數口精﹐眼光準﹐不是讀本書就學得來的。還有﹐Mary Buffett說他有很好的心裡質素。他賺錢常常是因為群眾的folly(愚行)。

噢﹐差點忘了﹐<Men In Black>裡Agent Kay也說過另一句對白﹐當年我是摸不著頭腦的﹕

“A person is smart. People are dumb.”(人獨自一個的時候很聰明。人聚在一起變成群眾時就很愚笨。)

(筆者按﹕翻譯真不容易。有時少不免扭曲了原意﹐有時又失去了一些神韻。但我是盡了力的。有些一大段的文字﹐我沒有翻出來﹐真不好意思。)

原文發表於2009年12月14日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交易部新丁的日子(3) 之 瀟灑又有型

(真人真事改編 文中出現之股票號碼或價位未必與現實相符)

星期六﹐返半日工。

你有無聽過股票行要返五日半工吖嗱﹖呢間公司真係有啲騎呢。

星期六無市﹐Settlement都可能有啲嘢搞吓嘅﹐例如有啲客嚟交貨﹐Dealing就真係無嘢好做囉﹐簽完名之後啲同事通常“了”出去食早餐。唔使講﹐個早餐梗係食好耐啦﹐食完就睇情況﹐閃到嘅咪閃囉﹐阿頭都唔會揸到咁正。

有陣時呢﹐星期六會有模擬開市﹐主要目的係交易所想做吓testing。交易所會事先俾份通告我哋啲經紀行﹐我哋跟住通告嘅指示入機就得。

“阿Joe﹐今日有試機。啱喇﹐你當練習啦。”李生放低份通告喺我檯面。

唔使你講我都會練啦。掉咗嚟Dealing差唔多成個月﹐俾你照咗兩次肺﹐插過無數次﹐你估我唔想快啲上手咩﹖真係做唔嚟﹐老實講﹐我都無面目坐喺盤房度啦。

今日分行經理過咗嚟﹐佢叫Benny﹐三十幾歲﹐年青有為。Benny之前都做咗好耐盤房﹐所以我咪乘機請教吓佢囉。

“嗱﹐你做盤嘅﹐最緊要小心。聽清楚啲人講乜﹐覆一次﹐咪入機囉。記得一單還一單﹐做緊嘢嗰時﹐其他電話響就由佢響﹐接唔到都無辦法﹐無人怪你﹐完成咗手上嗰單先。有唔清楚嘅﹐問多次﹐寧願俾人話煩﹐好過做錯﹐做錯就盞俾人“啡”㗎啫……”

嗰一日Benny過咗好多心得俾我﹐又帶住我模擬開市咁做嘢﹐幫我改進。
_ _ _ _ _ _

多謝Benny﹐經過星期六嘅練習﹐真係進步咗。

星期一﹐開市。

“231062入兩萬吖。”個經紀打嚟落盤。

你聽唔聽得明佢噏乜﹖我就唔明喇。到底係231﹐$0.62入兩萬吖﹖定係2310﹐$6.20入兩萬﹖定還是係23﹐$10.62入兩萬﹖又或者係2310﹐$62入兩萬呢﹖

有啲人落盤就係咁﹐講嘢無停頓﹐又以為人知佢噏乜。以前我估估吓﹐唔多敢問。但係Benny教落﹐無須同佢客氣﹐問清楚先。

“喂﹐你噏乜呀﹐講清楚啲啦。”

呢次係我第一次兇返經紀轉頭﹐哈哈﹐又幾好效果喎。其實有時我哋做錯嘢﹐唔係我哋錯晒﹐啲經紀呀客人呀都有啲責任。

“3988幾錢呀﹖”個客打嚟問。

“$3.97﹐$3.98。”我答。

“$3.75排入五千吖。”

“未排到呀﹐最多二十個位㗎咋。”做唔到嘅直接話做唔到﹐都係Benny教嘅。

其實入到機嘅﹐不過離價太遠﹐要入兩次。開市時我哋唔會幫人入呢啲離價太遠嘅盤﹐費事阻住做嘢。

中咗個盤﹐覆經紀﹐“66﹐$16.00﹐入齊一萬。”

“一萬﹖我唔係話八千咩﹖”

“你話一萬喎。”

“無理由……”經紀張嘅語氣好似好肯定。

“唔使拗喇﹐check錄音。”我打斷佢﹐然後收線。

Benny話遇到啲咁情況﹐無謂多講嘥時間﹐先check錄音﹐有證有據。公司啲錄音係交收部嘅Supervisor管嘅﹐即係Eddie。我打俾佢﹐話佢知個落盤時間﹐佢就會同我check。

Check完﹐果然係我啱。經紀張呢條友﹐收好多客﹐自己又大懵﹐一忙起上嚟就搞亂啲盤。

“喂﹐聽咗錄音喇﹐你落一萬嘅。使唔使平番佢﹖”

“算喇﹐算喇﹐我要咗嗰二千。”講到鬼死咁勉強﹐其實個價升咗上去﹐即刻沽番都有數(音﹕so)啦。

今日無錯盤﹐而且做嘢爽手咗好多。
_ _ _ _ _ _

大概再做多兩個月﹐我終於可以好似其他同事咁﹐能夠瀟灑又有型咁入機喇。

之後都無再俾李生照肺。不過就有啲衝突啦有時﹐最“爆”一次重驚動到GM添﹗

(新丁的日子 完)

原文發表於2009年12月23日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交易部新丁的日子(2) 之 換人

(真人真事改篇)

“阿Joe﹐857吖﹐$7.50﹐攞一萬。”李生吩咐。

我立即入機。奇怪﹐攞唔到。原來個價低咗﹐而家即攞係$7.49。

“李生﹐$7.49喎。”

“照攞啦﹗”李生提高聲量﹐聽得出有啲唔耐煩。

做新人時就係咁stupid。個客話$7.50買﹐如果個價低咗﹐使鬼問人要唔要平啲咩﹖咪用個平啲嘅價幫人買囉。沽貨亦係一樣道理。

“李生﹐$7.49﹐入齊一萬。”

“Annie﹐$7.49﹐入齊一萬吖。”李生喺電話覆個客﹐然後﹕“喂﹐阿Joe﹐你呢啲下次唔使問架喇。OK? 唔係第一次架喇。”

晨早流流﹐就俾經理“吉”一嘢﹐真唔老黎。

其實我都知唔使問嘅﹐只係始終重係有啲緊張﹐重係有啲騰雞。做呢個位﹐最怕就係未熟部機﹐成日怕㩒錯制﹐做錯盤。無耐之前又俾李生照咗次肺﹐搞到個人心煩意亂﹐做起嘢上嚟就更衰多兩錢重。

經紀劉打入嚟﹕“388﹐三十蚊直入三千。”

“三十蚊入三千。”我一邊覆一次﹐一邊入機。頂﹐個價又係變咗。而家係$29.95。

我再一次入機。喂﹐個天係咪同我作對呀今日。個價又變﹐我又入唔到。

“喂﹐入到未呀﹗”經紀係從來唔會同我哋客氣嘅﹐尤其是嗰啲炒得大或者係客多嘅大經紀。

“入緊﹐入緊。”我額頭已經有少少冷汗。老鬼全哥見我兩次都未入到隻388﹐就話﹕“喂﹐個價跌緊呀﹐人哋話三十蚊﹐你咪用E盤掃囉。識唔識呀﹖“special”, “buy order”﹐“type”嗰度要打個E呀。你快少少啦﹐唔該。”

“special”同“buy order”都係keyboard啲制。E盤嘅意思係“Enhanced limit price order”﹐ 中文即係“增強限價盤”。開緊市時﹐最多可以掃五個價位﹐或者隊低五個價位。唉﹐我其實係識嘅﹐不過臨場真係唔夠practice。

幾經艱難﹐我終於入到喇。

“$29.90入咗六千﹐$29.95入咗四千﹐前後一萬。”

“喂﹐大哥﹐你搞邊科呀﹖慢到……”經紀劉未講完就收線。轉頭﹐李生個電話就響﹐“係﹐係﹐明﹐我會同佢講講……佢重新……好﹐好﹐拜拜。”

肯定係“pop”我啦﹐唉。

兩點半﹐好辛苦等到放lunch。今日約咗公司個“行街”(如不知道何謂“行街” ﹐可參閱“交收部的一天”) 一齊食。

我哋公司有兩個行街。一個精甩辮﹐一個笨過隻牛。今日同我食lunch嘅係精甩辮嗰個﹐叫長毛Cal﹐Calvin個Cal。不過呢個唔係真名﹐佢有幾個名﹐啲wet仔好興有幾個名﹐呢樣嘢都係後來另一個同事話我知。呢個長毛Cal﹐奇人一名﹐有時間再慢慢講你聽。

“點呀﹖盤房做成點呀﹖”

“有乜點啫﹐咪一鑊粥囉。”

“你落去無幾耐咋嘛﹐慢慢嚟啦。”

“你係咁諗﹐個阿頭唔係咁諗呢。”

如此這般﹐講吓公司是非﹐就食完個lunch喇。

返到盤房﹐見到李生同Gary密斟。Gary就係坐我左邊嘅同事﹐喺“交易部的一天” 出現過﹐唔知你重記唔記得﹖

好明顯﹐係講緊我﹐因為兩個人嘅視線都係向住我﹐而我好肯定我個頭係無生菠蘿。

我若無其事走返埋我個位。

“阿Joe﹐你暫時唔使接經紀劉啲盤﹐Gary會幫你接住先。”

“哦。”

賴晒嘢啦。經紀劉嫌我唔夠好﹐要換人﹐唔想我接佢啲盤。

Gary好心安慰咗我兩句﹐叫我慢慢適應盤房嘅做事方法。我多謝佢﹐但同時知道安慰係無用嘅﹐要做得好呢個位先有用。

下午﹐我已經好小心好小心﹐但係都係錯咗個盤。(天呀﹗)

我真係黑到貼地﹗

收市﹐正當我入緊trade入公司個system嘅時候﹐突然有人輕輕拍我膊頭。

係李生。

佢壓低聲線﹕“喂﹐入房傾兩句。”

入到會議室﹐李生沉默咗一陣﹐我當然係等佢開口啦﹐鬼咁唔自然。

“阿Joe﹐你覺得你工作上有乜問題﹖點樣可以改進呢﹖”

我已經唔記得當時我點答﹐我淨係知道李生有樣本事﹐就係佢可以唔理你講乜﹐然後自己顧自己繼續講落去。

“其實你都做咗半個月有多啦﹐點可以重成日錯盤﹖上面問我做乜咁多錯盤﹐我都唔識答喇真係。你話你想做呢個位﹐ok﹐公司梗俾機會你﹐但係你都要諗吓做唔 做得嚟。好似今日咁咋嘛﹐個AE(account executive﹐即經紀)落個盤﹐好簡單啫﹐你都搞咁耐。呢個位要做到啲AE覺得你得﹐要做到啲客覺得你得﹐先得。我知唔容易嘅。”

想像吓你係我﹐呢番說話係咪唔係咁好聽呢﹖我話你知﹐我已經將原裝版本修改咗﹐省略咗。總之﹐當時嗰番說話好discourage﹐擺明叫我走人。

我嘅屈辱就好似<英雄本色>嘅Mark哥。

Mark哥話﹕“我以後都唔要俾人用槍指住個頭﹗”

而我個心裡面亦模仿Mark哥說﹕“我以後都唔要俾經理照肺﹗我一定要做好呢個位﹗”

(待續)

(嘻﹐自比Mark哥﹐有啲誇張啦﹐不過有戲劇效果嘛。)

原文發表於2009年12月17日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交易部新丁的日子

(真人真事改編)

交易部﹐又稱盤房。

三年前我由交收部轉咗去交易部。

“頂﹐又錯盤﹗”我心裡暗罵一聲。

“李生﹐錯咗個盤。2328﹐買大咗一萬。”如果你睇過<交易部的一天>﹐你可能會記得李生就係交易部經理。盤房做錯嘢就係咁﹐要第一時間﹐重要大大聲話俾阿頭知。即係全個盤房都知﹐我已經見到Linda個不屑嘅笑容。

李生塊面黑過墨汁。但係你唔怪得我吖﹐我嚟第二日就要埋位﹐乜practice都無﹐嗰個keyboard同平時用開嗰啲又唔同……

“現價即沽一萬﹐平番佢。”李生嘅語氣可以用一個字形容﹕冷。

今朝個市唔知做乜﹐跌得鬼咁急﹐說話中2328已經跌咗十幾格。我$3.20買多咗10,000股2328﹐$3.06平番。呢單公司蝕千零蚊啦。有時好彩﹐做錯盤會有錢賺㗎。不過錯就係錯﹐一樣俾人柄。

放lunch﹐全哥走過嚟﹐細細聲同我講﹕“X﹐阿Joe﹐無理由㗎喎﹐咁都重錯得﹐咪教過你......”X係乜嘢字﹐相信唔使我開估。係﹐做盤房啲人一般都幾爛口。全哥係盤房嘅老鬼﹐新人通常都係佢教。呢個lunch少咗廿分鐘﹐因為俾全哥捉住上咗個堂。

兩點半﹐又開市。

一開市急跌二百幾點﹐啲電話響個不停﹐最慘係幾部一齊響。熟手就話無問題啫。

“喂﹐你入到未呀﹗快啲啦﹗”個經紀喺電話度咆哮﹐我就更加亂﹗

全哥見唔對路﹐一手搶咗我個電話。

“係﹐係﹐2318﹐攞五千。個價跳得好快﹐同你掃高兩格好嘛﹖好﹐$23.35入咗兩千﹐$23.40入咗三千﹐入齊五千吖。”

做完﹐佢一手塞番個電話俾我。

我全日嘅工作都唔多順利。呀﹐唔係﹐應該話係嚟咗盤房兩個星期都未順利過。

收市﹐李生捉咗我去會議室。

“阿Joe﹐做咗兩個星期喇﹐你覺得點﹖”我都未開口答﹐佢就繼續講﹕“其實盤房有時都幾大壓力﹐未必人人啱做。開緊市個個都忙﹐唔得閒吓吓睇實你。無所謂㗎﹐如果你覺得唔適合﹐可以做番交收部㗎。你認真諗諗啦。”

李生拍拍我膊頭就走出會議室。

我個心就諗﹕“咪玩啦﹐我考咗HKSI(註1) 三張paper先攞到個dealing in securities嘅牌﹐再要去考AMS/3(註2) 個試先做到盤房個位﹐你要我返番settlement﹖”

我點都要做好呢個位㗎喇……點知後來有更大鑊嘅事發生。(待續)


(註1) HKSI﹐Hong Kong Securities Institute﹐香港證券專業學會。

(註2) AMS/3﹐the third generation of the Automatic Order Matching and Execution System﹐第三代自動對盤及成交系統﹐港交所現在使用的一套系統。

原文發表於2009年12月10日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由《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說起

(財經書籍系列 一)


引言

如果要我選一本 – 只能是一本 – 有關投資的書推薦給投資者﹐我會毫不猶豫的選<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以後簡稱<T.I.I.>)。

就正如畢菲特於書中的前言所說﹐投資者需要的是一個sound intellectual framework(良好的思考框架) ﹐“This book precisely and clearly prescribes the proper framework. ”(此書清楚明白地定下了一個恰當的框架)。

很有些論者認為<T.I.I.>過時﹐特別是在牛市時﹐持這看法的人更多。容我直接一點﹐不客氣一點﹐有這種看法的人不外乎三個可能﹕一﹐讀死書﹐不懂靈活變通。二﹐言不由衷﹐知道此書確係有料﹐無謂益其他人。三﹐最荒謬﹐連書都無讀過﹐就人云亦云。

事實上﹐<T.I.I.>的作者葛拉罕也明白到股票市場是一個不斷演化的市場﹐所以此書於1949年出版後﹐大概每五年作出修訂。本文的內容以最新的修訂本為依歸﹐亦即1973年出版的第四版。


投資還是投機﹖

<T.I.I.>的劈頭第一章就是“Investment versus Speculation”(註1)。這真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什麼是investment(投資)﹖什麼是speculation(投機)? 書裡的定義明確﹐凡是經過深入研究後作出的決定可稱為investment﹔反之則是speculation。要注意的是葛拉罕所謂的深入研究是必定包括對財務報表有深入的了解。

葛拉罕其實並不反對投機﹐“There is intelligent speculation as there is intelligent investing.”(投機和投資一樣﹐也有精明的)。他要我們小心的是不要把兩者混淆。明明是在投機﹐卻偏偏以為自己是在投資的﹐市場上不乏例子吧﹖ 而這錯誤是可以令人輸清光﹐甚至搞到一身債。

坦白說出來吧﹐大部份市場參與者其實都沒有怎麼研究財務報表﹐大家無非都是想靠“Greater Fool Theory”(註2)來賺錢。知道與及承認自己是一個投機者﹐至少比不知道或不肯承認安全一點。


穩健還是進取﹖

<T.I.I.>的另一大貢獻是把投資者分為兩類﹐Defensive Investor(穩健型)和Enterprising Investor(進取型)。為避免扭曲原意﹐唯有照錄一段原文﹕

“The defensive (or passive) investor will place his chief emphasis on the avoidance of serious mistakes or losses. His second aim will be freedom from effort, annoyance, and the need for making frequent decisions. The determining trait of the enterprising (or active, or aggressive) investor is his willingness to devote time and care to the selection of securities that are both sound and more attractive than the average. ”

現在你明白我以前為什麼曾說﹐如果嚴格根據書裡的定義﹐市場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參與者其實都應該歸類為穩健型嗎(見<4321與50/50> 一文) ﹖可能你會問﹐有那一個投資者不追求“more attractive than the average”(比一般更吸引) 的股票﹐怎麼不是“enterprising” 呢﹖我的回應是﹐這些投資者中﹐又有多少個會“devote time and care to the selection of securities”(投入時間和心機選股)﹖

其實﹐是穩健還是進取都無所謂﹐也不是說誰高誰低﹐重要的是投資者先要弄清楚自己屬於那一類型。穩健有穩健的投資之道﹔進取有進取的投資之法。書裡有詳細的分析和建議﹐不贅。


是價值 不是定值

聰明的讀者看見這個副題可能已經有會心了。

葛拉罕的“價值投資法”曾被人簡單地形容為以五毫買入一元。的確﹐他是鼓吹要買入價值被市場低估的股票﹔而這正正就是他被評擊的一大理由。評擊他的人說﹐ 市場上充滿著大大小小的參與者﹐幾時會有被低估的股票﹖特別是牛市時﹐依據他的方法﹐是沒有任何股票可以買的﹐這樣自然不可能賺到錢。

這些人忽略了又或故意不提的是﹐價值從來不是一個定值。世界在變﹐市場在變﹐價值也在變。事實上﹐讀畢全書﹐根本就沒有一條公式去衡量股票是否被低估﹐也 沒有明確的指示股價要低於公司的真正價值多少才可買入。我能找到的是“Our own preference……asset values of at least two-thirds the market price. ” ﹔又或“……we recommend for purchase when they (指股票) can be bought at two-thirds or less of their indicated value.”。 注意﹐是“preference”(偏好)﹐ 是“recommend”(建議)﹐ 葛拉罕可沒有說“two-thirds or less”(三份二或以下)是“rule”(定律)﹐要你盲從。再說﹐一間公司的真正價值從來就沒有人能計得清的﹗

總之﹐葛拉罕的兩大重要的投資概念﹐“intrinsic value”和“margin of safety”﹐不是一個有方程式可計的數值﹐也不會是一個恆久不變的數值。“價值投資法”後來的發展就不是本文的討論範圍了。


勤練招式 忘記招式

如果一本書有序言或後記﹐老練的讀者都一定不會錯過﹐因為作者往往把最重要的話都寫在這裡。

葛拉罕在<T.I.I.>的後記記述了一件事﹐大意是他的基金買了一間公司的股票﹐特別之處是﹐這決定完全違反了他建立及一直遵守的原則﹐可是偏偏就是這隻股票為基金帶來前所未有的利潤﹐甚至比起之前二十年投資所賺的錢還要多。

後記中的一段的原文相當精彩﹐相當有益﹐我不得不抄出來﹕

“Are there morals to this story of value to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An obvious one is that there are several different ways to make and keep money in Wall Street. Another, not so obvious, is that one lucky break, or one supremely shrewd decision – can we tell them apart? – may count for more than a lifetime of journeyman efforts. But behind the luck, or the crucial decision, there must usually exist a background of preparation and disciplined capacity. One needs to be sufficiently established and recognized so that these opportunities will knock at his particular door. One must have the means, the judgment, and the courage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m.”

道理是這樣清楚明白﹐我還可以多說什麼呢﹖


後記﹕ 講多無謂 親自閱讀最實際

這篇文章當然不能代替<T.I.I.>﹐我希望你會找原著來讀。

讀這本書不會令你發達(有那一本可以﹖)﹐葛拉罕也有說過這不是一本“how to make a million”的書。那葛拉罕寫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呢﹖他是這樣說的﹕“Our main objective will be to guide the reader against the areas of possible substantial error and to develop policies with which he will be comfortable.”

我認為他是做到了。舉一個例﹐書裡說凡是牛市的盡頭總會出現大量的劣質新股集資活動。2007年﹐本地的牛市結束前﹐不就是這個樣子嗎﹖如果讀過本書﹐應該可以避過一劫。

這本書當然可以幫助投資者建立自己的投資策略……夠了﹐夠了﹐我說得夠多了﹐還是由你親自看看。有用沒用﹐你自己定奪吧。


(註1) 原標題是“Investment versus Speculation: Results to Be Expected by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本文有所刪略。

(註2) “Greater Fool Theory”, 有譯做“鬥傻理論”﹐形容傻瓜買入股票﹐期望有更傻的傻瓜以更高價接貨。

原文發表於2009年12月7日

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竊聽風雲> 之 雞蛋裡太多骨頭

喂﹐有無睇過<竊聽風雲>﹖

覺得點﹖我就覺得好唔掂。

戲裡面啲高科技我唔識﹐無意見。但係關於股票市場啦喎﹐哼哼﹐我就有啲嘢講喇。

首先﹐套戲未免拍得啲經紀同啲散戶太天真太傻啦﹐見人哋買隻股票賺到錢就個個跟買﹖都唔緊要喇﹐的確好多人鐘意跟風。但係﹐買完之後﹐成堆人圍住個報價機 起哄﹖係炒股票呀﹐唔係賭緊馬呀﹐編導哥哥﹐你咪一味追求戲劇效果啦。今日嘅香港股民算得上相當成熟﹐呢啲場面或者二三十年前都真係會發生嘅。

二三線股有異動﹐差唔多日日都有啦﹐會唔會驚動到證監會主席呀﹖咪好唔得閒﹖無專責部門調查㗎咩﹖Okay﹐Okay﹐就當事態嚴重﹐證監會主席親身嚟同你班差佬傾﹐咁會唔會係喺天台先﹖編導哥哥﹐天台傾計真係咁型咩﹖唔好成日咁<無間道>啦﹗

最令人難以相信係﹐吳彥祖同古天樂呢兩個角色﹐兩個生活喺香港呢個金融中心嘅成年男人﹐竟然好似第一次開股票戶口﹐第一次買賣股票。喂﹐97前紅籌熱﹐00年科網熱﹐重有最近呢個07牛市﹐斷估你都有戶口抽吓新股呀﹖聽到個內幕消息先急急忙忙去股票行開戶口﹖

吳彥祖又係嘅﹐個角色都應該係個聰明人吖﹐做世界前都應該做吓資料搜集啩﹖一“hum”過大大手買啲細價股﹐容乜易查到你呀﹐查唔到先奇啦。要儘量做到不著行跡﹐方法唔係無……不過﹐都係費事講﹐啲內容唔知出唔出得街。

總之﹐吳彥祖同古天樂喺套戲裡面都好stupid﹐姐手姐腳咁﹐搞到一鑊粥都合乎情理嘅﹐或者呢點先係成個劇本最唔犯駁嘅地方啦。真係要食大茶飯﹐搵幾個<信壇>壇友度吓橋﹐分分鐘勁過佢兩個。

其實聽故唔應該駁故嘅﹐但係啲細節咁唔可信﹐我好難投入個故事噃。

我強調我係港產片迷﹐不過睇<竊聽風雲>﹐我就寧願睇番成廿年有多嘅Oliver Stone嗰套<Wall Street>喇。

原文發表於2009年12月2日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交易部的一天

(真人真事改編)

九點都未到﹐我啱啱埋梗位﹐個機頭就響。

“早晨﹐幫我排沽幾隻嘢。3988﹐四個八毫半﹐沽五千。728﹐三個七﹐沽四千。1398﹐六個半﹐沽四千。5號仔﹐八十九蚊﹐沽八百。”

呢個經紀姓蔡﹐朝朝都係咁﹐一見我哋Dealing啲人返﹐就打嚟落啲個價離行離列嘅盤﹐慌死霸唔到頭牌。或者等我解釋吓﹐喺十點鐘正式開市前﹐九點半至 九點五十分係競價時段﹐理論上買家同沽家可以掛乜嘢價都得﹐可以成到最多股數嘅價就會成為十點開市時個開市價喇。頭先經紀蔡掛嗰啲係“競價限價盤”﹐ 如果成出嚟個價高過佢掛嘅﹐咁就會用高啲個價同佢沽。

咁而家你明佢做乜咁心急啦﹖呢條友成日想搏沽高啲﹐重想排頭位﹐做咗佢啲先。3988噚日收$4.48之嘛﹐你掛$4.85喎﹐$0.01一格﹐爭成廿幾格呀﹐大佬。所以呢條友啲盤成日做唔到㗎﹐間唔中先做到一單半單㗎咋。

入完經紀蔡啲盤﹐我就打開份報紙睇﹐通常十點前都幾空閒嘅。

“黐線﹐七萬蚊尺﹗”說話嘅係我同事Gary﹐坐我左邊﹐佢又係睇緊報紙。

坐我右邊嘅係Linda﹐佢就一邊食緊餐蛋麵﹐一邊補緊妝(唔好問我佢點解要兩件事一齊做﹐我唔知。) 。

我哋公司個交易部有十幾個人﹐有啲係期貨嗰邊嘅﹐唔逐一介紹啦﹐以後有機會再講。

九點五十分﹐對盤﹐個市跌咗289點。經紀蔡啲盤一個都中唔到。

十點鐘﹐開市。

“喂﹐個市點呀﹖”有客打嚟問。

“跌三百零五點。”我答。

“2800呢﹖”

“$21.05﹐$21.10。”

“幫我$21.05即出一千股。”

我飛快地入機。

“$21.05沽齊一千吖。俾個account number我吖。”

“何金水﹐1243067。”

收線﹐第二個電話又響喇。喺我檯面有四個電話係俾街客(註1)嘅﹐另外有部機係直接接駁公司啲經紀嘅。啲電話周不時會幾個一齊響﹐尤其是當個市急升或者急跌﹐啲人趕住入貨或者出貨。

十二點半﹐收市。做交易部一個好處係﹐有兩個鐘頭lunch。

話就話兩個鐘頭﹐其實兩點前要返到公司standby㗎啦。個市雖然未開﹐但係兩點鐘開始﹐可以取消之前掛嘅盤﹐改價就唔得。

兩點半﹐開市。

“喂﹐葉生﹐939吖﹐$5.80﹐幫我直入兩萬。”

“939﹐$5.80入齊兩萬。”

呢個客姓林﹐做廠嘅﹐炒得幾叻㗎﹐逢跌市呢就分段入貨﹐而且都係買大藍籌﹐幾萬股幾萬股咁買。呢﹐如果等陣再跌多幾百點﹐佢又會再買。不過學唔嚟吖﹐佢錢夠多﹐可以慢慢等。個市升番呢﹐佢就會分段放番啲貨。

我係做Dealing﹐不過唔係Prop Trader(註2)﹐我哋間公司亦無呢類位﹐所以工作其實都幾刻板﹐只係幫客戶execute個trade﹐最緊要係入機入得快而準。不過咁﹐做呢個位都學到唔少嘢嘅。

四點﹐收市喇。將今日做咗嘅trade入埋落公司個電腦system就放得工。

“咦﹐阿Joe﹐你寫緊咩呀﹖”交易部經理李生問。

“無﹐無呀。”我攞張盤紙遮住份稿。

唔好意思﹐做埋啲手尾先﹐有機會再傾過。


(註1) 有些客人選擇不要經紀服務﹐行內稱之為街客。但其實有沒有經紀﹐買賣股票所付佣金沒有分別﹐除非另行協議。

(註2) 通常投資銀行才會有的職位。公司給他們一筆資金﹐讓他們自行炒作。贏的話﹐分紅﹔輸錢﹐就要起身。

(小小後記﹕原本以為寫自己的工作容易不過﹐事實卻不盡然。隔行如隔山﹐怎樣令不熟識的讀者都能清楚明白呢﹖又﹐如果是印刷媒體﹐寫長一點加多些註解總能 解決問題。但blog呢﹖我想是不適合的﹐800字左右很盡了。寫這兩篇所花的時間比預期長太多。Anyway﹐希望對讀者還有些用處。)

原文發表於2009年11月30日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交收部的一天

(真人真事改編)

九點鐘返到公司。第一件事打開份report﹐點吓啲股票﹐睇吓齊晒未。OK﹐齊晒﹐交俾“行街”(註1)。

電話響﹐交收部阿Head打嚟搵Eddie﹐即係“掃把”(Supervisor)。多鬼餘﹐明知條友簽完到﹐老馮出去食早餐﹐無九點半都唔會見人﹐又點會搵到佢。

“咁阿Joe你幫我追追AE11(Account Executive﹐即經紀)條數﹐重有佢啲客。”

睇睇report﹐都未到T+2﹐使乜咁緊張。不過呢個AE個底唔多好﹐出名鐘意拖數。

“喂﹐你琴日買咗啲2628要找數喎。重有你啲客呀﹐遲咗要計息就唔好啦。”

“得啦﹐得啦。”AE11語氣唔多友善地答。Settlement個位真係唔多好坐﹐上面就叫我哋追﹐追呢就啲人唔nike﹐俾人鬧返轉頭都唔出奇。

朝朝都要“溫馨提示”人找數﹐例行公事。十點左右﹐有客嚟攞貨。呢個客叫黃太﹐好鬼得意﹐成日提現貨﹐無耐沽咗又存番入嚟。其實佢應該知道有樣嘢叫“投資者戶口”(註2)㗎﹖射貨咪得囉﹐費用又平啲﹐攞嚟攞去﹐唔見梗份現貨就麻煩啦﹐又要報失﹐又要登報…….

啱啱招呼完黃太﹐經紀張就走入嚟。唔使審﹐肯定又係錯盤啦。

“我琴日啲飛仔寫錯account number﹐麻煩幫我改番﹐唔該。”

你就一句“唔該”﹐我就要走去盤房攞疊盤紙﹐搵你條trade出嚟﹐又要影印﹐又要填form﹐又要搵人聽錄音證實你個客落過盤﹐搞完一大輪﹐先可以喺電腦個system度改。拜託錯少啲啦﹐大哥。

搞掂個錯盤之後﹐趁空閒﹐做住暫時收到嘅支票同啲客fax嚟嘅銀行收據先。好簡單﹐用公司個system check吓個客找邊條數﹐check到嘅就打入個excel file。滿一份喇﹐就print出嚟﹐交俾Eddie。我係maker﹐Eddie係checker﹐check過啱嘅﹐佢就會將啲數入公司個 system﹐咁聽日個report就唔會見到個客爭錢喇。

做呀做呀﹐做到一點鐘﹐食lunch。

兩點鐘﹐食完。一返到嚟﹐凳都未坐暖﹐就有客嚟交貨。對吓身份證個名同股票上面個名﹐無問題﹐開張收據俾佢﹐走得。其實今年無07年咁旺﹐少咗客人上嚟交貨﹐做少好多嘢。回想07年﹐一日隨時收過百份現貨﹐我淨係幫客填轉手紙都填到手跛。日日OT到九點幾﹐唉。

追數呀﹐追貨呀﹐呢啲最重要嘅基本上上午已經做完。咁下午有乜做呢﹖其實交收部嘅工作好“林審”(正字點寫﹖)﹐我講都講唔晒你聽﹐有時重會有啲奇難雜症。

四點鐘截數。即係再有支票同啲fax﹐都留番聽日做喇。今日收嘅支票呢就交俾“行街” 攞去銀行入。啲現貨呢就mark落薄﹐Eddie點過之後就鎖入夾萬。

五點半收工﹐又一day。


(註1) 行街﹐俗稱﹐主要負責去過戶處﹐去銀行﹐去稅局等等﹐勞苦功高﹐偏偏人工最低﹐而且通常得不到應有嘅尊重。

(註2) 港交所的一項服務﹐不錯的﹐散戶可以上港交所網站了解一下﹐又或者問問幫襯開嘅股票行職員。

原文發表於2009年11月28日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做隻聰明的兔仔

上篇講到資產分配。施永青先生的本業是地產﹐因此他把自己40%的資產投放在物業。假如你是一位古董商﹐對古董有深厚的認識﹐你把自己40%的資產投放在 古董﹐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妥。資產分配沒有一定的法則﹐全視乎你自己的知識及需要。當然﹐如果你決定把一半以上的身家投放在那些昂貴到不可思議的香薰和香薰 瓶﹐那就……well﹐錢是你的﹐你有你的自由﹐我也不便干涉。

總之﹐說得市井一點﹐資產分配的精髓就是“公死有得食﹐婆死又有得食”﹔狡兔三窟﹐儘量避免一鑊熟。對本地投資者來說﹐最容易接觸到而又最應該持有的資產﹐我認為是現金﹑物業和股票。做隻聰明的兔仔﹐在決定如何分配前﹐不妨先檢視一下。

現金

認識本地貨幣政策的人都知道﹐港元即是美元﹐兩者升跌同步。美元氾濫已是市場共識﹐它可能會有一次災難性的大貶值。連溫家寶總理都公開的要求美國政府保證 美元資產的安全。但﹐美元真的會“災難性大貶值”嗎﹖我看機會很微。一次災難性大貶值會徹底破壞美元的地位﹐美國政府以後再要舉債就困難了。先不論美國的 利益﹐美元崩潰你想會對國際金融市場以至整個世界帶來什麼影響﹖因此美國與及其他國家的政府(雖然不願意)其實都會不惜一切保持美元的穩定。人在香港﹐沒 辦法﹐賺的是港元﹐用的也是港元﹐我其實是不急著換些外幣的﹐也不太擔心港元貶值。

物業

高地價政策似乎是沒可能改變的了。現行的聯繫匯率制度亦似乎是沒可能改變的了。這兩個政策我看是任何官員都不敢碰的﹐稍有改變誰料得到會有什麼後果﹖聰明 的你﹐是不是已看出來了﹖生活在香港﹐樓是不得不買的。現在買不起﹐你也要想辦法將來買。再說﹐我未見過成功的投資者是不置業的。聯繫匯率制度底下﹐此地 的資產很容易泡沫化。從另一角度想﹐有樓在手﹐不就是應付泡沫的最好方法嗎﹖(又﹐如前所述﹐我雖然認為美元/港元發生災難性大貶值的機會很微﹐但誰能夠 肯定呢﹖真有這麼一天﹐你會興幸自己至少還有層樓。)

股票

的確是最好的投資。問題只有三個﹕買邊隻﹖幾時買﹖幾時沽﹖

原文發表於2009年11月26日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4321與50/50

(最佳財經演員 二之二)

我心目中的最佳財經演員就是﹕施永青。

此人不必我多作介紹了吧。如你對他真的陌生﹐有一本書值得一讀﹐<我就是我 - 施永青的故事>﹐很有趣的。

施先生有一個簡單的投資方法﹐他稱為“4321”﹐ 在一些講座和他的文章也有提及。何謂“4321”﹖ 他把自己的資產分為十份﹐四份是物業﹐三份是股票﹐兩份是現金﹐一份是商品。少少補充﹐他是不相信美元的﹐所以現金必然不會全是港幣﹔至於商品﹐主要是黃 金(是見得到摸得著的實金﹐而不是什麼期貨合約或ETF) 。價格當然是會變動的﹐所以久不久要賣掉某些東西﹐又要買回某些東西﹐以保持資產大約維持在“4321”這個比例。

他的方法令我想起<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書裡把投資者分為兩類﹐穩健型(Defensive)和進取型(Aggressive)。本文不深入詳談此書。總之﹐如果嚴格 根據書裡的定義﹐市場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參與者其實都應該歸類為穩健型。書裡有一個建議給穩健型投資者﹐就是“50/50”﹐把資產分為一半債券一半股 票。要注意的是﹐<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的目標讀者(target reader)是美國人﹐而且最新版本也已經是寫於三十七年前(即1972年) 。如果過去或現在有香港人讀過此書﹐傻呼呼的用一半身家買美債﹐一半身家買美股﹐回報應該及不上投資在本地的藍籌股。

所以﹐讀書真的不能讀死書﹐魔鬼的確都在細節中。無論是“4321”還是“50/50”﹐ 都只是一種參考﹐不能照單全收。投資者實在是要多做功課﹐多動腦筋。就以組合中的股票為例吧﹐你要選那些股票持有呢﹖這中間的學問可就大了。不過﹐總的來 說﹐投資者做好資產分配(asset allocation)是遠遠比經常炒出炒入優勝的。資產分配要做得好﹐你未必需要高深的數學﹐你可能更需要的是文史哲。

“最佳財經演員”當然不會是一個給“冧巴”的人﹔當然不會隨口就能分析各大小公司﹔當然不會用一套偽學問來充專家。他是一個對世情有深入認識的人﹔憑理據來立論﹔能夠幫助我們看清一點﹐看遠一點﹐看深一點。

我不認識施永青先生﹐但有留意他的言論和文章。他的本業並非金融﹐也沒有什麼“正統”學術背景﹐可是我認為他的見解比起好一些財經專家或大學教授更具參考價值。“最佳財經演員”我選他﹐你同意嗎﹖

原文發表於2009年11月23日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最佳財經演員

(最佳財經演員 二之一)

先旨聲明﹐本文所用的“財經演員”一詞並不帶任何貶意﹐只是泛指所有經常於大眾傳媒就經濟財經等事情發表議論的人。

和電影演員一樣﹐財經演員也有實力派的。本地財經演員甚多﹐誰是我心目中的“最佳財經演員”呢﹖

未開估前﹐先讓我列出一些條件。我強調這些只是我的個人看法。

這世上是先有市場﹐然後才有人研究市場﹐所以學術背景並非決定性考慮。此人未必畢業於名牌大學﹐甚至未必大學畢業。但他必須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古今中外的事情都要知道一點。但又不能是知少少扮代表之輩﹐學識博雜之餘﹐要有自己的見地。

此人未必從事金融行業﹐但必須有豐富的商場經驗﹐了解市場運作。他最好由低做起﹐攀上高位。如果是成功創業家﹐更妙。經濟跟政治是分不開的﹐此人如果過去或現在有涉足政治﹐自動加分。

此人一定要有“吉士”(guts)﹐不會閃閃縮縮﹐不會吞吞吐吐﹐就算明知得罪人﹐也不怕說出真話。他當然會對自己的言論負責﹐錯了的話﹐會大方承認錯誤 ﹐而不會千方百計找藉口開脫。最重要的是﹐他不能有利益衝突。表面上勇於站出來發表意見﹐實情是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這類財經演員﹐就算是學富五車﹐位高 權重﹐也是等而下之的。

怎麼樣﹖我心目中的“最佳財經演員”是不是已經呼之欲出呢﹖

答案將會在下篇揭曉。

原文發表於2009年11月20日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割掉您的回報﹗

原文﹕畢菲特
翻譯﹕葉永昌

對Berkshire及其他持有美國股票的股東來說﹐要發達真係話咁易。舉一個非常長線的例子﹐1899年12月31日至1999年12月31日﹐道指由 66點升至11,497點(請估一下它的年度增長率﹔您可在文末找到答案 - 意想不到的答案。) 。如此驚人的升幅背後只有一個簡單原因﹕過去一世紀﹐美國人的生意做得異常地出色﹐而投資者就騎乘著這個大升浪。生意的勢頭大好﹐可是現今的投資者總是急 不及待沽掉好股票﹐總是捉到鹿不懂脫角﹐更有甚者搬塊石頭砸自己的腳。股價以後的增幅都不關他事了。

出現這樣的一個情況是建基於一個基本事實﹕股票持有者所能賺到的極其量只能是那間公司的所有利潤(即是說公司把利潤的100%以股息派發)。是的﹐靠小聰 明和運氣﹐散戶甲可以買賣股票從而得到比散戶乙更大的一份餅。是的﹐當股價飛升時﹐我們都“感到”更加富有。但是﹐一個人能夠甩掉火捧﹐必須有另一個人願 意接手﹔一個投資者能夠高價賣掉股票﹐必需有另一個投資者願意高價購買。對整體投資者來說﹐這個世界可沒有奇跡 - 錢不會從外太空掉下來 - 令我們賺取超過公司的利潤。

事實上﹐股票投資者是註定賺得比上市公司少的﹐因為“磨擦成本”(frictional costs)。這就是我的要旨﹕今時今日﹐各種各樣的交易收費導致投資股票的利潤是歷史新低。

要明白那些收費為什麼上漲﹐大家可以試想一下﹐試想所有美國企業都由一個家族擁有﹐而且是永久擁有。我們姑且稱這個家族為“如南”。 那些企業不斷盈利﹐即使要繳交股息稅﹐這個家族依然一代比一代富裕。他們的收入大概是每年七千億。這個家族自然是要消費的﹐但剩餘的資金卻會穩定地以複式 增長。如南中的每一個成員的財富都是同步增長的。這真是多麼的和諧。

一天﹐有幾個口甜舌滑的“善心人” (原文是fast-talking Helpers﹐畢老真夠幽默。)出現。他們說服如南的成員買入一些股票又賣出一些股票﹐從而令自己的財富增長比其他親戚可觀。善心人 - 當然是要收費的 - 請纓處理那些交易。如南這個家族依然是那些美國企業的全權擁有者﹔那些交易只是改變了家族成員持有各間公司的比重。於是﹐這個家族的整體年均收入下降了﹐ 現在的收入就正正等於美國企業的總盈利減去成員間的股票交易中所付出的佣金。家族成員越是買賣頻繁﹐他們分到的餅就越小﹐相反善心人分到的餅就越大。這是 一個不易的事實﹕善心人(broker-Helpers) 視炒賣活動為朋友﹐而且他們無時無刻無所不用其極地鼓吹這種活動。

過了一排﹐大部份的如南成員發現自己並不擅長玩這個“超越親戚” 遊戲。另一批“善心人” 出現了。這批新來的善心人向每個成員解釋﹐一個人獨自決定如何投資﹐是永遠永遠沒可能超越他的親戚的。他們建議﹕“請一個管理人 - 就是我們啦 - 專業地管理您的錢吧。”這些“善心管理人”(managers-Helpers)透過“善心經紀人” (broker-Helpers)處理那些股票交易﹔他們甚至可能增加交易次數﹐於是肥了那些經紀。結果﹐這兩批善心人分到的餅就更大了。

這個家族越加失望。每一個成員都聘請了專業管理人﹐不過他們的財務狀況變得更加糟糕。解決辦法﹖當然是更多的援手。

說曹操曹操到﹐財務策劃(financial planners)及機構顧問(institutional consultants)來了﹐他們教導如南的成員如何挑選管理人。這個不知所措的家族自然是十分歡迎援手的。如南的成員此刻都知道自己既不懂得選股亦不 懂得選管理人。或許有人會問﹐既然如此那些成員憑什麼認為他們就懂得選擇顧問呢﹖如南眾人都忽視這個問題﹐“善心顧問人” (consultant-Helpers)當然不會提醒他們。

如南現在正供養著三批昂貴的善心人﹐同時他們發現投資的成績每況愈下﹐成員都變得沮喪。萬念俱灰之際﹐第四批“善心人” - 我們稱之為“發癲善心人”(hyper-Helpers) - 出現了。這些友善的人向如南解釋﹐之所以投資成績那麼差是因為他們給的佣金不夠多﹐沒有足夠的誘因鼓動那些經紀﹑管理人及顧問啊。“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 不吃草。”新來的善心人問﹕“你們到底期望些什麼呢﹖”

新來的善心人提供一個使人吃驚但簡單的方法﹕給多些錢。“發癲善心人” 滿懷自信地提議如南成員除了給固定佣金外﹐還要給額外的獎賞﹐如果他們真想超越其他親戚。

一些觀察力較為敏銳的家族成員察覺到“發癲善心人” 只不過是善心管理人的助手穿著著新的制服﹐改了個性感迷人的名字﹐例如對沖基金(hedge fund)或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善心人告訴如南這些衣服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穿上超人制服一樣﹐立刻就能得到神奇力量。這個解釋的確神奇地安撫了如南眾人﹐而且他們都決 定付鈔了。

以上就是我們今日的境況﹕一大部份本來屬於我們的利潤 - 如果我們肯安坐在安樂椅上 - 跑到那隊數目龐大的善心人的口袋裡去。代價特別高昂的是最近那些所謂利潤安排﹐安排善心人拿走大部份利潤當他們聰明或幸運時﹔安排家族成員損失金錢 - 還要支付固定佣金 - 當善心人愚蠢或不幸時(甚或存心行騙時)。

有相當數目的安排都是這樣的﹕公﹐善心人贏大部份的錢﹔字﹐家族成員輸錢(無論是輸是贏﹐總之是要付入場費來參與這個遊戲。)。“如南” 應該正名為“魚腩”。今日﹐實際上﹐存在於各種交易的“磨擦成本”佔去美國公司盈利的20%。換句話說﹐交費給善心人這包袱令到美國投資者只能賺取80% 他們應得的利潤 - 假如他們坐定定不聽從任何人而投資得來的利潤。

很久以前﹐牛頓給了我們三條運動定律(laws of motion)﹐這些是天才的發現。可是牛頓的才能並未伸延到投資上﹕他在南海泡沫時(South Sea Bubble)輸了不少錢﹐後來他解釋﹕“我可以計算星體的運動﹐但我不能計算人群的瘋狂。”如果金錢損失沒有讓牛頓心靈受創﹐他很可能會發現運動第四定 律﹕對整體投資者而言﹐交易活動越多﹐投資回報越少。

答案﹕每年5.3%複式增長

(譯者按﹕本文是畢菲特06年的Letter to Shareholders﹐曾刊載於<FORTURE>第153期﹐標題是“Cut Your Gain﹗”。讀者如有興趣﹐網上應該不難找到。)

原文發表於2009年11月14日

小心﹐廣告書﹗

我犯了一個錯﹐我希望你不會犯。

事情是這樣的。

大概是2005年冬季﹐我的起心肝要弄明白股票市場到底是什麼的一回事。不用說﹐投資書籍買了一大堆﹐其中當然包括鼎鼎大名的Peter Lynch。

天啊﹐我竟然把他的三本著作﹐Learn to Earn﹑One Up on Wall Street及Beating the Street﹐由頭到尾讀了一遍。

三大本書翻來覆去的就是教我們多用common sense﹐多觀察身邊發生的事情。如果發現某上市公司的產品或服務受歡迎﹐就及早買入她的股票啦﹐投資就會成功啦。舉例﹐你於中環上班﹐你每天的午飯時 段都見到麥當勞大排長龍﹐你就買她的股票啦。事實是﹐麥當勞的中環分店可以大賺特賺﹐但她在全球的業務卻可以大倒退。只靠common sense和觀察﹐沒有深入一點的調查﹐我保證你撞板多過食飯。

所以你要買mutual fund啦。所以你需要專業的基金經理來幫你投資啦。Peter Lynch的三本書都有明示或暗示買mutual fund的好處﹐而且是叫你永久持有啊。放心﹐放心﹐基金經理是好盡責的。看過他的書後﹐你會知道Peter這位Fidelity Magellan Fund的基金經理是甚少甚至是幾乎無放假的﹐就算放假的時候他也會想著投資的事情。他會到不同的國家發掘好公司﹔他會親自訪問上市公司的高層﹔他每天都 會埋首看年報及分析報告。你可能會問﹐咁忙邊有時間寫書﹖全對﹐所以名人流行合寫﹐而Peter的三本書的合寫人都是John Rothchild。

總之一句﹐買mutual fund啦。邊隻﹖畫公仔要畫出腸咩。

Peter Lynch的書都很容易讀﹐而且裡面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可是你讀完後﹐真的不會有什麼得著。我並非懷疑他沒有真本事﹐只是我有理由相信他的三本書都只不 過是Fidelity這間基金公司的市場策略的一部分。事實上﹐當Peter Lynch於1977年接手Fidelity Magellan Fund時﹐Fidelity就決定把他打造成公司的代言人(註)。

有部份財經書其實都只不過是廣告書。美國有﹐香港也有。有些包裝比較高明﹐有些比較拙劣。廣告書未必有害﹐卻肯定無甚益處。現代人都很忙﹐是不是﹖因此﹐ 我堅定地向你建議﹐避開所有本地“輪后” 所出的書吧。至於Peter Lynch﹐如果你非要一讀不可﹐不要犯我犯的錯﹐只讀他的第一本書Learn to Earn就很足夠了。


註﹕Chapter 17: Peter Lynch: Relentless Pursuit﹐MONEY MASTERS OF OUR TIME﹐ by
 John Train

原文發表於2009年10月9日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順嫂的話

這一堂的題目是“銀行家的批判與管治思維 - 利益與道義的取捨” 。

嘩﹐又批判﹐又道義的﹐題目大到不得了。沒辦法﹐唯有請教一下順嫂。她是家庭主婦﹐但她學識淵博。以下是她的話﹐稍經整理。

“大部份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人性的問題。金融海嘯發生後﹐社會上有些聲音說要加強銀行監管。我不反對監管﹐我只想提醒各位無論怎樣監管﹐只要人性一天不 變﹐新的危機還是會以另一種形式出現。而人性是一定不會變的﹐如果人的天性會變﹐人都不是人了﹐這似乎已經涉及哲學……(下刪千多字)

“無論是銀行還是投資銀行﹐他們對經濟都是有積極作用的﹐都稱得上是百業之母。可是最近這十多年的發展﹐他們卻變得越來越似強盜﹐玩的是資產轉移這遊戲。 是銀行家特別壞嗎﹖不見得﹐只是在利益面前﹐道義通常都變得很輕很輕。過去那些大企業的醜聞﹐例如Enron和WorldCom等等﹐還不足以說明﹖燒臘 鋪也有呃秤啦。還是那個老問題﹐貪婪本是人性。

“衍生工具是這次金融海嘯的禍首﹐它的確就如畢菲特所說是金融大殺傷力武器。可是大家要明白的是工具本身沒錯﹐是使用它的人出了問題(按﹕順嫂強調﹐又是 人﹗)。而且金融創新也是一種創新﹐完全符合我們身處的這個資本主義社會的精神。再說﹐衍生工具是不是就如一些人所認為的完全脫離了實體經濟呢﹖對實體經 濟一點好處都沒有呢﹖

“我﹐順嫂﹐和大部份人一樣是small potato。我最關心的是小投資者﹐雖然小投資者好像都不怎麼關心自己。大環境是不到我們控制的﹐金融市場是越來越複雜﹐那我們要如何自處呢﹖總不能“斬腳指避沙蟲”﹐一輩子都不投資吧﹖就讓我給各位一些建議。

“一﹐太複雜的金融衍生產品就不要沾手了。複雜又不是保證贏硬。

“二﹐不要依賴監管機構﹑評級機構﹑理財顧問。記得﹐投資先做功課﹐你是你自己的投資的最終決定人﹑負責人和承擔人。

“三﹐多留意政經大事﹐了解世局變化。唯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捕捉到趨勢。掌握趨勢能幫你賺錢﹐但最重要是幫你及時逃生。

“好啦﹐就此打住。其實道理都是這樣的﹐講就容易做就難。最後﹐等我順嫂贈多各位一句﹐大家不妨深思一下﹕“To achieve satisfactory investment results is easier than most people realize; to achieve superior results is harder than it looks. ” ”

我問順嫂﹕“邊本書講呀﹖”

順嫂答﹕“咪就係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囉﹗”

原文發表於2009年10月3日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美國很強 中國不笨 香港有路行

美國曾經揚言﹐她有能力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發動戰爭﹐而且有必勝的信心。

是的﹐美國擁有壓倒性的優勢﹐能戰勝任何一個國家。憑著最強的軍力﹐美國能制定對她有利的遊戲規則﹐所以她才能在二戰後主宰世界。公平嗎﹖森林裡從來就沒有什麼公平不公平。

面對這樣的一個對手﹐中國最厲害的武器是什麼﹖是核武﹖是她手上天文數字的美國國債﹖都不是﹐我會說是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市場﹐這個龐大市場可以收買任何一 個資本家。眾所週知的是﹐美國的大企業都有政治捐獻﹐都有說客﹐可以左右國策。觀乎中國政府在國際層面上的行為﹐她用這張牌﹐用得出神入化。

美國有跨國公司﹐有尖端科技﹐可以胡亂印銀紙﹔中國有龐大市場﹐有廉價勞力﹐可以高效率統治。美國和中國本來就是天作之合﹐如果衷心交流合作﹐經濟上不難二分天下﹐而且或許對全世界都有好處。但大國博弈﹐不一定都先考慮經濟﹐更甚少考慮全人類的福祉。

國際政治﹐各懷鬼胎。你不會盡信我﹐我也不會盡信你。一些意識形態的問題也幾乎是不可能解決的。大同世界始終都只是一個理想。

咦﹐這不正是我們香港的生存空間﹖

投資界有一句說話﹕“Doing nothing is doing something. ” 其實no political view不也可以是一種political view嗎﹖事實上﹐香港人長久以來就沒有什麼political view(是好是壞﹐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也沒有什麼嚴重的意識形態衝突。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跟全世界做生意﹐不同國家的人才會安心來這裡投資。

很有些人喜歡散播末日論﹐我想香港的地位暫時還是沒有其他中國城市可以取代的。香港未死﹐還是有路可走。應該是陶傑第一個把香港比喻為韋小寶。細心看看我 們的處境﹐這比喻真是貼切不過。韋小寶身處不同的利益集團﹐卻總能左右逢源﹔遇到危機﹐每每化險為夷。無他﹐就是懂得走位而已。香港人﹐尤其是當權的真要 好好一讀鹿鼎記。

原文發表於2009年9月26日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我的一課,也是香港人的一課

這一課﹐上得很開心。

“積極不干預政策”(註)常常引起討論﹐關於這課題的文章我都不知道讀過多少篇了﹐只是我們都真正明白它的意思嗎﹖一般人也就罷了﹐專家呢﹖意見領袖呢﹖大家是不是其實都不太清楚﹐都只是人云亦云﹖如果是﹐這真是一個社會問題。

我衷心的推薦各位上網一看陳坤耀先生的這一堂課。

這一課﹐上得很開心﹔不因為是我對“積極不干預政策”這課題認識深了﹐而是我在講者身上看到一種久違了的認真精神。

記得我曾在報上看過某人推介索羅斯的書﹐但憑內容我敢斷定他其實是沒有看過該書的﹐而這某人是大學的講師﹗又有些所謂專家﹐左一句畢菲特怎樣怎樣﹐右一句 彼得林治怎樣怎樣﹐但我就是看不出他們對於自己所說的真有什麼認識﹐更談不上什麼真知灼見。這幾年﹐“價值投資法”受到不少人的評擊﹐可是他們之中有認真 研究過開山鼻祖葛拉罕的理論﹐我相信少之又少。

我不是針對財經界﹐苟且這現象在我們的社會實在是太普遍﹔普遍到一個地步﹐只要警覺性稍低我們都不會發覺﹔普遍到一個地步﹐令我們麻木﹐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鑊鏟都不懂揸的﹐可以在電視節目教人煮飯。

五音不全的﹐可以叫做歌星﹐開演唱會。

電影修養嚴重不足的﹐可以是影評人。

補習天王是學生的救星﹐差一點就是教育家了。

我不想再舉例下去了。

中國大陸由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到如今內地有很多城市在不同方面其實都已經超越了香港。可是﹐我們香港人好像一直都不當是一回事。直至最近國務院宣佈要將上海打造成國際金融中心﹐而且還有確切的年份 - 2020年。

香港人這次真正感受到威脅了。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是的﹐香港在過去百多年一直行運﹐可是運氣真不是我們能控制的。我們能控制的只有我們自己。我們大部份香港人欠的就是那麼一點點的認真精神﹗再不能苟且了 ﹐無論做人做事﹗得過且過的話﹐現在保有的優勢通通都是假的﹗想一想吧﹐中國崛起其實是上天再一次給香港機會﹐只是我們香港人是不是都準備好了﹐都把握得 了呢﹖


註﹕“積極不干預”是錯譯﹐正確應是“積極的不干預” ﹔英文是“Positive Non-interventionism” ﹐而不是“Laissez-faire”。請參考陳坤耀的視頻。

原文發表於2009年9月20日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維園阿伯 議論縱橫

“喂﹐老陳﹐你話上海能唔能夠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得﹐一定得。想當年李福兆搞遠東會﹐第二年生意就好過班老外嗰間歷史悠久嘅香港會。只要再無AB股之分﹑只要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只要嗰邊法治拍得住香港﹐以中國人嘅智慧同靈活﹐我無理由懷疑上海唔能夠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噃。”

“咁幾時呢﹖係咪國務院定嘅2020年呀﹖”

“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就一定要開放市場﹐但係開放之後會有乜嘢事發生呢﹐就真係木宰羊咯。你睇香港﹐太遠嘅就唔講喇﹐亞洲金融風暴﹑科網泡沫﹑重有最近呢 單金融海嘯﹐有邊次唔係俾外圍影響﹖邊次唔使付出沉重代價﹖溫家寶總理話齋﹐一個小問題乘十三億就係大問題。大陸股民就無十三億﹐不過都億億聲啦。開放市 場﹖隨時影響國家穩定呀。”

“你咁講﹐上海即係no hope啫。”

“又唔係噃﹐你都有留意新聞啦﹐中央政府做得幾好吖﹐逐步開放。之不過係咪到咗2020年中國就會完全開放金融市場﹐上海就真係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呢個就 天曉得喇。又或者好似張大教授五常話﹐中國嘅經濟制度係史無前例﹐分分鐘上海會發展成一個同而家西方主導不一樣嘅金融中心哩。”

“話時話﹐我早兩日上信報個網﹐睇到黃遠輝段片﹐佢有個幾有趣嘅point。佢話將來可能再無上海香港深圳之分﹐整個中國就只有一個金融平台……”

“我都有睇呢段片。技術上係可行嘅﹐不過就正如佢所講﹐簡單如過關﹐都傾唔掂數﹐要一地兩檢﹐更可況融合不同嘅金融市場。當年四會合併你話用咗幾多年﹖”

“呢個確係良好意願﹐不過又真係牽涉太多人和事。喂﹐老陳﹐講番一個我最關心嘅問題先。而家上海發展咁快﹐又有政策傾斜﹐驚唔驚我哋香港無得玩先﹖”

“忠伯﹐中國咁大咁多人經濟發展咁快﹐有兩個或以上嘅金融中心一啲都唔出奇。再講﹐香港已經係國際金融中心﹐對祖國好有利啫﹐中央政府唔會想我哋衰嘅。計我話﹐香港最重要係搵到自己嘅定位。”

“即係點呀﹐老陳﹖”

“即係一局棋﹐係生係死﹐就睇你點行喇。忠伯﹐你小心啲喇﹐我將軍抽車呀﹗”

原文發表於2009年9月15日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我所知道的二三事

我知道香港是一個金融中心。全球大部份金融機構在這裡設有辦事處。至於她到底是Global還是International﹖她在國際的排名到底是第幾﹖ 不同的機構有不同的立場﹐定下不同的準則﹐自然有不同的結論。有些人總喜歡為這些事爭論﹐甚至我們的政府也曾經就一些調查結果認真地高調地回應。簡直多 餘。

我知道香港的銀行體系十分健全。曾上過一個由香港證券專業學會舉辦的課程﹐內容主要是關於香港銀行業的監管。原來金管局對銀行的要求非常嚴格﹐香港銀行的 financial resources都很充裕﹐而且一些風險太高的業務是不能涉足的。可以這樣說﹐在香港持牌的生意中﹐最不可能倒閉的就是銀行。金融海嘯中﹐人心惶惶﹐不 知那來的謠言導致東亞銀行發生擠提﹐當時我就覺得很荒謬。反觀外國﹐有多少銀行在海嘯中倒下﹖又有多少銀行需要政府(其實是納稅人) 打救﹖關於銀行監管﹐不必謙虛﹐紐約和倫敦實在是可以來學師的。

我知道香港有一個廣而深的股票市場。這幾年國內不同類型的公司大量來港上市﹐豐富了我們的市場。這些公司能在香港上市﹐對他們的業務很有幫助。這是明顯的 雙贏。我們的股票市場參與者除了有本地人外﹐還有數之不盡的國際投資者。2007年﹐市場的成交額動輒過千億。港交所已提升了電腦系統﹐準備應付更龐大的 交易量。不得不提的是﹐我們也有一個成熟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

我知道金融機構都是逐利而為的。說得白一點﹐邊度有錢搵就去邊度。香港有無錢搵呢﹖以匯豐為例﹐一間已經國際化的公司﹐業務遍及全球﹐但她三成以上的盈利 來自香港這個小小的城市。早前據報道﹐一個毫不起眼的中年婦女可以因為投資accumulator損失接近二億。香港有無錢搵﹖你話呢﹖

我知道香港是一個名實相符的金融中心﹐也知道是種種的歷史原因造就了她。正如羅耕先生於專欄寫道﹐香港的地理位置優越﹐是人流﹑物流及資金流的幅射點。上 天一直很眷顧這裡﹐只要我們爭氣﹐只要我們願意捍衛及推廣一些良好的核心價值﹐在可見的將來香港仍然會是一個匯聚四方人材的金融中心。  

原文發表於2009年9月10日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選對策略,好好過二萬多天!

錢志健先生於課堂上引述聖經中的一句話﹕“你要分為七份﹐或分為八份﹐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會有什麼災禍﹐在地上發生。”

說得真是再對沒有了﹗

投資者不懂或不願分散風險是十分危險的。有些人追求最大回報﹐用盡孖展﹐賭單邊。買中﹐一朝發達﹔企錯邊﹐輸掉所有﹐還分分鐘欠下一屁股債。

又有些人過份自信﹐自以為做足功課﹐自以為看市很準﹐自以為已掌握一切﹐可是現實往往會狠狠地給他們一巴掌。他們忘記了未來是不可“知” 的。無論用的是高深方程式﹐還是精密數學模型﹔無論是玄學﹐還是統計學﹔無論是資深散戶﹐還是諾貝爾得獎者。即使事情就如預測一樣﹐能肯定是方法對嗎﹖而 不是巧合﹖

真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災禍﹐我只知道災禍必定降臨。財富肯定是要分﹐卻未必是七份或八份。容我向你作一個提議 - 一個大部份香港人都應該適用的提議﹐將你的財富分成三份吧。三份一持現金﹐三份一買股票﹐三份一是物業。價格經常變動﹐你就久不久檢視一下自己的組合﹐適 當地調配。聰明的讀者應該已意會了﹐更聰明的讀者可能已舉一反三﹐發展了自己的策略。

如果現在的你未有足夠資金可以作以上安排﹐那就專心你的學業或事業。

喜歡讀錢先生的專欄﹐除了是對金融有興趣﹐還因為他常常提醒我們金融圈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更廣闊的宇宙。他在課堂又提及﹐我們大概只有二萬多天活在這世 上。由於工作關係﹐我見過有散戶開市坐到收市﹐迷頭迷腦的抄下股票的價格﹐企圖發現pattern。我也見過有人在一個浪贏過千萬﹐然後於下一個浪輸掉大 部份。我還見過有些人用盡旁門左道擠進某些圈子﹐然後又極速打回原形。身處一個資本主義社會﹐我不會告訴你沒錢也能活得好好﹐重要的是選對策略﹐儘量避免 投資失誤。至於生活﹐大家喜歡怎樣就怎樣吧﹐只是不要到了第一萬九千幾天時才後悔。

原文發表於2009年8月29日

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美元﹑聯匯﹑股價

先問你一個問題﹐什麼是“股價” ﹖

香港實行聯繫匯率﹔7.8港元兌1美元。發鈔銀行如想印製港元﹐必先要存美元入外匯基金。理論上﹐假如你擁有地球上所有港元﹐你拿到金管局去是可以換回同等價值的美元的。但美元呢﹖美元以什麼作後盾﹖

又假如你擁有地球上所有美元﹐你拿到美國聯邦儲備局去想換回一些東西﹐聯儲局局長可能會這樣答覆你﹕“如果是以前﹐我們可以給你同等價值的黃金。可是本國已取消了金本位﹐美元實在是沒有任何實質支持的。這樣吧﹐反正我們的鈔票全球通行﹐你就拿著它到處消費吧。”

錢可以買到的東西甚多﹐股票是其中之一。

那“股價” 到底是什麼呢 ﹖對於這個看似簡單到近乎可笑的問題﹐我認為Philip Fisher在他的<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一書裡提供了一個極具啟發性的答案﹕“……stock prices are quotations expressed in money. ”

一個超級大國﹑一台印鈔機﹑一種沒有實質支持隨印隨有而且流通(氾濫或許更貼切)全球的貨幣﹔以上就是現今大部份股市Boom and Bust的根本原因。

美元氾濫﹐港元不會少到那裡去。香港沒有外匯管制﹐資金可以自由進出。聯繫匯率制度底下﹐海外炒家無須面對匯兌風險。這樣的一個開放型股票市場是特別吸引 國際熱錢的。熱錢的流入流出(他們買賣成份股居多﹐原因按下不表)﹐本地投資者(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的跟風炒作﹐由是股票價格與及恆生指數不難狂升暴跌。

Boom and Bust本是股市常態﹐但美國發展出來的一套遊戲規則有沒有令問題變得更加嚴重﹖由83年開始香港一直奉行的貨幣政策是不是已到了認真檢討的時候﹖太多太 多的問題是我們一般人未必有能力解決的﹐而天下間也沒有完美的制度﹔作為投資者﹐我們只能時刻留意市場的變化﹐了解問題所在﹐看清形勢﹐然後做出明智決定。

這是我的另一個blog

http://www.hkej.com/template/blog/php/blog_index.php?blog_blogs_id=58

(含個人簡介)

這個blog......(3)

會登一些我在另一個blog的舊文。
遲些會寫一些新文﹐不過實在未知會寫什麼為主。

這個blog......(2)

不會有太多fancy的東西......
因為我其實不太熟悉google blog的功能。

這個blog......

就如它的名字......
只想《留個記錄》。